本帖最后由 09927306 于 2011-1-8 19:06 编辑
第1章:C程序设计的初步知识 【例1-1】 给定圆的半径r,计算圆的周长c和面积a。 - #define PI 3.14159
- main() /* 函数名 */
- { /* 函数体开始 */
- float r,a,c /* r:半径;a:面积;c:周长 */
- r=2.5; /* 给定r的值 */
- a=PI*r*r; /* 计算a */
- c=2*PI*r /* 计算c */
- printf("r=%f,a=%f,c=%f\\n",r,a,c); /* 输出r,a,c */
- } /* 函数体结束 */
复制代码
程序的第1行用来定义一个符号常数PI,它代表圆周率;第2行是函数名,它的固定名称是main();第3行是函数体开始的标记,函数体是程序的定义和执行部分;第4行定义了3个浮点型(即实数)变量,分别代表半径、面积和周长;第5行将实数2.5赋给变量r,第6、7行通过公式计算面积a和周长c;第8行通过printf()函数显示r、a、c的值;第9行是函数体结束的标记。程序运行结果如下:
r=2.500000,a=19.634956,c=15.707965 【例1-2】 为使例1-1的程序更具通用性,在每次程序运行中,可由用户从键盘输入半径r的值,计算并打印该半径所对应的圆的周长c、面积a、球的表面积s和球的体积v,这样,输入不同的半径值,就会得到不同的运行结果。程序如下: - #include <stdio.h>
- main()
- { float r,c,a,s,v;
- printf("Input value of r:");
- scanf("%f",&r);
- c=2*3.141593*r;
- a=3.141593*r*r;
- s=4*a;
- v=s*r/3;
- printf("r=%f\\t",r);
- printf("c=%f\\n",c);
- printf("a=%f\\t",a);
- printf("s=%f\\t",s);
- printf("v=%f\\n",v);
- }
复制代码
程序运行到第一个printf()时,先在屏幕上显示“Input value of r:”,称之为提示信息,目的在于提醒用户从键盘输入数据。当执行到scanf(\"%f\",&r)时,将暂停下来,等待用户从键盘输入半径r的值。一旦用户输入某个实数(如2.5)并按了回车键后,程序将继续执行后续的语句。当执行到printf()时,将按照指定的格式输出各变量的值。每次运行时,可以输入不同的半径值,相应输出不同的计算结果。某次程序运行结果如下:
Input value of r:2.5↙
r=2.500000
c=15.707965
a=19.634956
s=78.539825
v=65.449852
【例1-3】 从键盘输入一个小写字母,打印该字母及其对应的十进制ASCII代码值,然后打印该字母对应的大写字母及其对应的十进制ASCII代码值。 我们知道,同一个英文字母,其大小写字母的十进制ASCII代码值相差32,于是有了小写字母就容易得到大写字母,反之也一样。程序可编制如下: - main()
- { char ch1,ch2;
- scanf("%c",&ch1);
- printf("%c,%d\\n",ch1,ch1);
- ch2=ch1-32;
- printf("%c,%d\\n",ch2,ch2);
- }
复制代码
程序运行后,要求用户从键盘输入任意一个小写字母,用户输入某个字母并按回车键后,屏幕先显示该小写字母及其对应的十进制ASCII代码值,然后显示该大写字母及其对应的十进制ASCII代码值。某次运行结果为:
d↙
d,100
D,68
下一章:C语言案例教程 - 第二章 基本数据类型
|